采访:Yan
2025 年 04 月 07 日,由 DappLearning,ETHDimsum,Panta Rhei 以及 UETH 联合主办的 Pop-X HK Research House 活动上,Vitalik 和小薇一同现身活动现场。
活动间隙,DappLearning 社区发起人 Yan 对 Vitalik 进行了采访,采访内容涵盖 ETH POS,Layer2,密码学和 AI 等多个话题。此次访谈为中文对话,Vitalik 的中文表现非常流利。
以下是访谈的内容(为便于阅读理解,原内容有所整编):
对于 POS 升级的看法
Yan:
Vitalik,您好,我是 DappLearning 社区的 Yan,十分荣幸能在这里采访您。
我是从 17 年就开始了解以太坊,记得在 18、19 年那会儿,大家对 POW 和 POS 讨论非常激烈,可能这个话题还会持续讨论下去。
从现在来看,(ETH)POS 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多,共识网络里有上百万的 Validator。但同时,ETH 兑 BTC 的汇率又一路下跌,这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,也有一些挑战。
所以站在这个时间点,你怎么看以太坊的 POS 升级?
Vitalik:
我觉得 BTC 和 ETH 的这些价格跟 POW 和 POS 完全没有关系。
BTC 和 ETH 社区里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,而这两个社区做的事是完全不同的,大家的思考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。
对于 ETH 的价格,我觉得有一个问题,ETH 是有很多可能的未来,(可以想象)在这些未来里面,以太坊上会有很多成功的应用,但是这些成功的应用可能为 ETH 带来的价值不够。
这是社区里面很多人担心的一个问题,但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。比如 Google 这个公司,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产品,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。但是他们 Revenue 的 90% 多还是他们的 Search 业务相关的。
以太坊生态应用和 ETH(价格的关系)也是类似。就是有一些应用付了很多的交易费,他们消耗的 ETH 很多,同时也有很多(应用)他们可能比较成功,但是他们对 ETH 带来的成功并没有对应的那么多。
所以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思考和继续优化的问题,我们需要多支持一些对以太坊 Holder 和对 ETH 有长期价值的应用。
所以我觉得 ETH 未来的成功,它可能会出现在这些领域。跟共识算法的改善,我觉得没有很多相关性。
PBS 架构与中心化担忧
Yan:
对,ETH 生态的繁荣也是吸引我们开发者愿意去建设它的重要原因。
OK,那您怎么看 ETH2.0 的 PBS(Proposer & Builder Separation)架构?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,大家以后可以拿个手机当轻节点,去 verify(ZK)proof,然后每个人 stake 1 ether 就可以去当 Validator。
但 Builder 可能就会更加中心化,他既要去做抗 MEV,又要去生成 ZK Proof 这类事情,如果采用 Based roll up,那 Builder 做的事可能还要更多,比如当 Sequencer。
这样的话 Builder 会不会太中心化?虽然 Validator 已经足够去中心化,但这是一个链条。如果中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,那要如何去解决这一块的抗审查问题呢?
Vitalik:
对,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性问题。
在比特币和以太坊早期的时候,有一个可以说是潜意识的假设:构建一个区块和验证一个区块是一个操作。
假设你在构建一个区块,如果你的区块包含 100 笔交易,那在你自己的节点上就需要跑这么多(100 笔交易)的 gas。当你构建完区块,把构建的区块广播给全世界,那全世界的每一个节点也需要做这么多工作(耗费相同的 gas)。所以如果我们设置的 gaslimit,是要让世界上每一个 Laptop 或者 Macbook,或者某种大小的服务器都能构建区块,那就需要相应配置的节点服务器去验证这些区块。
这是之前的技术,现在我们有 ZK,有 DAS,有很多新的技术,还有 Statelessness(无状态的验证)。
在还未使用这些技术之前,构建区块和验证区块是需要对称的,而现在就可以变得不对称了。所以构建一个区块的难度可能会变得很高,但是验证一个区块的难度就可能会变得非常低。
用无状态客户端做一个例子:如果我们用无状态这个技术之后,把 gaslimit 提高十倍,构建一个区块的算力的需求会变得巨大,那一台普通的电脑可能已经做不了。这时可能就需要用特别高性能的 MAC studio,或者是更强配置的服务器。
但验证的成本会变得更低,因为验证完全不需要什么存储,仅依赖带宽和 CPU 计算资源。如果再加上 ZK 技术,那验证的 CPU 的成本也可以去掉。如果再加上那个 DAS,那验证的成本会非常非常低。如果构建一个区块的成本会变得更高,但是验证的成本会变得很低。
那么这个跟现在的情况对比是不是更好了呢?
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我会这么思考,就是如果在以太坊的网络里有一些超级节点,即,有一些节点会有更高的算力,我们需要他们做高性能计算。
那我们要怎样不让他们作恶,比如说有几种攻击,
第一:制造一个 51% 的攻击。
第二:Censorship attack。如果他们不接受一些用户的交易,那我们如何降低这类风险;
第三:抗 MEV 相关的操作,我们怎么可以降低这些风险呢?
在 51% 攻击这个方面,由于验证的过程是通过 Attester 做的,那 Attester 节点他们就需要验证 DAS,ZK Proof 和无状态的客户端。这个验证的成本会很低的,所以做共识节点的门槛还是会比较低的。
比如说如果有一些 Super Nodes 会构建区块,如果发生这样一个情况,这些节点的 90% 是你,有 5% 是他,还有 5% 是其他的人。如果你完全不接受什么交易,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坏事,为什么?因为你没有办法干扰整个共识的过程。
所以你没有办法做一个 51% 的的攻击,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你可以厌恶某些用户的交易。
用户可能只需要等十个区块或者二十个区块后,让另外一个人把他的交易纳入区块中即可,这是第一点。
第二点就是我们有 Fossil 那个概念,那 Fossil 是做什么的?
Fossil 就是可以把「选择交易」的角色和做 Execution(执行交易)的那个角色分开。这样选择哪些交易包含在下一个区块里面的这个角色,可以做的更去中心化,因此通过那个 Fossil 的方法,对于那些小的节点,他们会有独立选择交易纳入下一个区块的能力。另外如果你是一个大的节点,你的这个权利其实很少的。
这个方法比之前更复杂,之前我们想的是每一个节点就是一台个人笔记本电脑。但是其实你看比特币,它现在也是一个比较混合的架构。因为比特币的那个矿工他们都是那种 Mining 的 Data Center。
所以在 POS 里面大概是这样做的,就是有一部分节点需要的算力更多,需要的资源更多。但是这些节点的权利是有限制的,那其他的节点可以做的非常分散,非常去中心化,因此他们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和去中心化。但是这个方法更复杂,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挑战。
Layer1 与 Layer2 之间的问题,以及未来的方向
Yan:
感谢解答我多年的困惑,我们来到第二部分问题,作为以太坊一路走来的见证人,其实 Layer2 很成功了。现在 TPS 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。不像当年 ICO(抢发交易)的时候,拥堵不堪。
我个人觉得现在 L2 都挺好用的,然而当前对于 L2 的流动性割裂(liquidity fragment)的问题,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出各种方案,您怎么看 Layer1 和 Layer2 的关系,是否当前以太坊主网太佛系,太去中心化,对 Layer2 没有任何的约束。是否 Layer1 需要跟 Layer2 制定规则,或者制定一些分润模型,或者采用 Based Rollup 这样的方案。 Justin Drake 最近也在 Bankless 提出这个方案。